2017年7月7日-14日,历史学院中国近代史教研室师生赴重庆市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了为期8天的专业实习活动,本次实习以“巴渝文化与近代革命旧址考察”为主题,由李志英、孙燕京两位老师带队,2015级、2016级硕、博士生共17名同学参与其中。
7月8日下午,师生一行参观了重庆的著名地标建筑——朝天门及解放碑。朝天门位于渝中半岛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是重庆的十八座古城门之一,始建于南宋时期,后逐渐演变成客、货运码头,在现代重庆城市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解放碑则最初兴建于1940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1941年底落成,命名为“精神堡垒”,以激励中华民众奋力抗争以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抗战胜利后改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由刘伯承改题“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在解放碑前,师生共同回顾了抗战期间重庆作为“陪都”的历史,深刻感受到了这座“红色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7月9日,师生一行乘坐大巴车前往大足区参观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著名的艺术瑰宝、历史宝库和佛教圣地,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同学们对于中国古代佛教的基本常识、佛教艺术及石窟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7月10日,考察团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渣滓洞、白公馆及歌乐山烈士陵园参观并缅怀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两位老师结合名著《红岩》为同学们讲解了解放战争期间重庆地下党组织的基本情况及“挺进报事件”等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歌乐山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前,师生们集体鞠躬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哀思。
7月11日上午,师生共同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广会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及桂园,以了解明清时期重庆商业的发展及重庆谈判的来龙去脉,该日下午,师生一行告别重庆,乘坐动车前往湖北恩施。
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团参观了位于市中心的恩施土司城,详细了解了土司制度的基本状况及“改土归流”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通过演员的实景歌舞表演,师生们也对于土家族、苗族聚居区的文化特色有了更加感同身受的了解。
本次考察主要由李志英老师、孙燕京老师进行行前策划,杨宇辰、宋典两位同学为学生负责人,在整个行程中,同学们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克服了天气炎热及道路交通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无人生病、受伤。本次考察同学们不仅收获颇丰,且在共同生活、参观中加深了友谊,更展现了开云手机(中国)官方网站的良好风貌,获得了各景区、博物馆、纪念馆工作人员的高度评价。
历史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杨宇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