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杰出教授保罗·罗斯、奥卢大学教授尤尼-马蒂·库卡宁在我院作史学理论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19-12-24     访问次数:

2019年12月14日至19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哲学系杰出教授保罗·罗斯(Paul A. Roth)、芬兰奥卢大学历史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尤尼-马蒂·库卡宁(Jouni-Matti Kuukkanen)应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邀请,参加“2019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我院主楼600会议室举行系列讲座共三场,讲座由我院史学理论与外国史学史教研室主任董立河教授主持。本次系列讲座系我校励耘学术讲堂历史学系列讲座之一,由教务部主办,历史学院承办。我院史学理论与外国史学史方向的研究生及其他首都高校学生参加了讲座。

17日下午14时,罗斯教授开展题为“哈金的史学?”(Hacking's Historiography?)的讲座。罗斯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在西方学术传统之中,科学解释必定会使用形式逻辑和普遍规律,因此历史解释往往被排除在科学解释之外;但通过对伊恩·哈金作品的考察,他认为解释的逻辑必须扩展到将历史解释包含在内,历史不必符合科学模型,叙事解释已经是一种完全合法的解释形式。接下来罗斯教授之处,哈金之学说的有趣之处在于,他关注的不是库恩及前库恩时代强调的科学理论与理论的形式逻辑,而是科学家的实际工作及一门科学何以呈现出当下的样貌。在米歇尔·福柯的“监视”与“知识-权力”概念的深刻影响之下,哈金认为每一门科学都有其“推理风格”,必须要将概念置入特定的逻辑空间中进行考察。在研究一门科学是如何获得其稳定地位的过程中,哈金实则提供的是一种叙事;借助阿瑟·丹托提出的“叙事句子”概念,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回溯性的历史解释。的确,历史解释跟科学解释不同,不是标准化的,但这并不会妨碍其稳定性和解释效力。讲座最后,罗斯教授以海登·怀特的话作结:“我们不仅选择了我们的未来,也选择了我们的过去。”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罗斯教授就“叙事句子”的真实性或合理性、史学的叙事性和叙事解释的边界、历史学家的书写行为与政治行为、分析哲学语境下的“真”之概念与当今史学发展的碎片化倾向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长达七十分钟的热烈讨论。

18日上午10时,库卡宁教授开展题为“何谓‘后叙事主义’?”(What is Postnarrativism?)的讲座。首先,库卡宁教授介绍道,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三场讲座(包括大会主题演讲在内)可被总结为一句话:史学知识就是获知如何在共同体规则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主张。库卡宁教授概括了以海登·怀特和安克斯密特为代表的叙事主义史学哲学的基本观点,指出叙事主义的洞见在于,将史著视为综合性的文本实体。其后果就是:第一,无法再从符合论的角度来评判史学之真;第二,史学负载了一种“强整体论”诉求,史学文本因而成为了不可拆分的整体;第三,史学文本无法被视作一种从前至后的编年史式时间序列。对此,库卡宁教授主张:应当用“受保证的断言”来代替历史学中的“真”,应当将史学视作一种介入并改变既存语境的“述行实践”,应当将历史学家当作批判性的论辩者。这是“后叙事主义”的核心观点。库卡宁教授总结称,后叙事主义更新了史学的求真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极端相对主义的态度,即否认有一种标准可对史著的优劣进行评价的。相反,后叙事主义提出了一种评判史学合理性的“三方理论”:可以从认识论角度评价史学是否具有知性权威,从修辞角度评价史学的论证有效性,从话语角度评价史学是否成功介入并改变了现有语境。讲座结束之后,董立河教授对讲座的主要内容做了总结,他认为整场讲座清晰晓畅,使听众受益匪浅。

18日晚间18时,库卡宁教授开展题为“史学知识:作为行动之知”(Historiographic Knowledge as Knowing How)的讲座。库卡宁教授首先呼吁,在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方面,我们亟需一场“范式转换”。在理查德·罗蒂、罗伯特·布兰顿等哲学家的论著中可以看到,在自笛卡尔以来的哲学中,“再现论”处于宰制的地位,知识等同于对外部世界的准确再现。按照吉尔伯特·赖尔的观点,再现论对应的是“事实之知”(knowing that),然而,历史知识应当被视作一种“行动之知”(knowing how),因为事实之知无法正确地反映史学所呈现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而行动之知要求实践者习得一种特定的技艺或能力以施展一种特定的行为,这意味着不仅要对实践的规则有所了解,实践本身也会受到规则的制约。而历史书写正是一种受共同体规则之制约的实践或技艺。因为知识是一种社会性的推论实践,那么当不再有针对某一观点的新的挑战形成,或对某一观点的辩护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知识便形成了。演讲结束后,库卡宁教授就现场听众提出的认知价值的评判标准、史学中“综合概念”的形成机制、史学中隐喻的作用、史学与认知科学的关系以及史学的审美与道德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和回应。出席本场讲座的保罗·罗斯教授也参与了讨论。

保罗·罗斯教授是美国著名分析哲学家与社会科学哲学家,他1978年于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2004年起任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哲学系教授,2015年荣升该校杰出教授。他也是“社会科学哲学圆桌会议”(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Roundtable)的创始人和管理者之一。罗斯教授主要的关注领域有:社会科学哲学、历史哲学、自然化认识论、分析哲学史。罗斯教授有《社会科学中的意义与方法》(Meaning and Method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 Case for Methodological Pluralism)、《布莱克韦尔哲学指导丛书:社会科学哲学》(The Blackwell Guide to the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等多种著作。

乔尼-马蒂·库卡宁教授是芬兰历史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现任奥卢大学教授、历史哲学研究中心创始人兼主任、《历史哲学杂志》(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主编。库卡宁教授2006年于爱丁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在杜伦大学、莱顿大学和赫尔大学任教。其研究领域为史学哲学、思想史、科学哲学。库卡宁教授2015年出版的专著《后叙事主义史学哲学》(Postnarrativist Philosophy of Historiography)被国际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会评选为2016年度史学哲学最佳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