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新时代中国历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8-08     访问次数:

为进一步学习习总书记有关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推进史学工作者对史学研究使命与担当的认识,2022年8月6日,由开云手机(中国)官方网站主办,《史学集刊》编辑部、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合办的“新时代中国历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学术研讨会以线下+线上腾讯会议的方式召开。本次研讨会参会学者共五十余人,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及河北社科院等全国各地高校和学术科研单位。

会议集体合影

会议开幕式由开云手机(中国)官方网站院长张皓教授主持。开云手机(中国)官方网站党委书记耿向东研究员、《史学集刊》编辑部主编杨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文理学院党支部书记戴伟教授、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鄢晓彬书记、河北大学历史学院院长肖红松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开云手机(中国)官方网站张皓院长主持

在为期一天的大会报告和发言讨论中,参会学者就重大历史或史学理论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中外历史与文明比较、中华民族发展史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共有七位学者做了大会主题报告。李鸿宾教授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家建构的关系出发,论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促进多民族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彭勇教授则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编纂工程研究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左玉河研究员提出,中国近代民族危机根本上是文化危机,当下中国应该在冲突与融合中探寻中华现代文明之路。俞金尧研究员结合西方社会现实情况,指出西方的社会危机是常态的,其根源是资产阶级所主张的普世价值观。彭小瑜教授强调,中国学者在认识社会科学韦伯的“历史研究”时一定要谨慎,不能被韦伯的理论方法牵着走。吴晓群教授认为,构建一套“共同历史叙事”的理论模式是新一阶段全球文明史书写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当下历史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张越教授强调,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新时代中国史学继续发展创新的重大命题。大会报告由《史学集刊》编辑部副主编宋鸥编审和蒋重跃教授主持并做了简要点评。

学术研讨会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分会场。中国古代史分会场由中央民族大学彭勇教授和《史学集刊》孙久龙编审主持;中国近现代史分会场由北京师范大学朱汉国教授和河北社会科学院把增强教授主持;世界史分会场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吴晓群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侯树栋教授主持。各领域专家学者积极探讨当前中国历史学学术前沿问题。中国古代史分会场共有丁柏峰、付瑞绚、武家璧、杨博、李凯、张辞修、徐畅、衣长春、汤艳杰、张保卿、叶锦花、李璐男和朱露川13位学者进行汇报。汇报主题主要有华夏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中古史学批评的发展、墓葬文化与中古社会文化等等。中国近代史分会场共有肖红松、吴敏超、杨学新、吴明晏、史桂芳、贺江枫、范铁权、魏国栋、张梦然、魏少辉、郝志景、张燚明和李金操13位学者进行汇报。他们围绕着清末皇权问题、抗日战争、朝鲜战争、近代中国的政治与国家、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治理和对外交流等历史重大问题进行探讨。世界史分会场共有吕厚量、侯树栋、张炜、蔺志强、李云飞、龙秀清、张殿清、李兴、赵学功和王华10位学者进行汇报。汇报主题主要有我国世界史学科发展近况和太平洋史研究的新路径、中古欧洲政治与国家认同、政教关系、西方古代历史书写问题、英国羊毛贸易与国家建构、近代中西发展路径比较等等。主持人组织了小组发言并作简要点评。

世界史分会场

闭幕式上,开云手机(中国)官方网站徐畅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文理学院李金操博士、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张炜副研究员分别代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史小组做总结发言。刘林海副院长致闭幕辞,对参会学者、合办单位和会务组师生表示诚挚感谢!大会顺利结束!

撰稿人: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刘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