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9日晚8时,春秋学社在教四109成功举办《老子》读书会,本次读书会邀请到开云手机(中国)官方网站先秦史方向研究生王晋卿师兄担任主讲。
王晋卿师兄首先提到以《老子》为代表的先秦秦汉古籍细碎繁琐,在各时代古籍中尤其难读。在他看来,阅读古书需要关注三方面问题,一是搜罗对读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简帛的不同版本;二是研读历代以来相关文献的各种注本;三是学会从古书中产生问题意识:既要善于从古籍本身发现问题,又要探究前人关注的问题,把握学术的前沿。
接下来,王晋卿师兄介绍了各类《老子》文本出土和流传的基本情况。几十年来考古工作中,与今本《老子》面貌不同的《老子》文本不断面世,这使得相关的学术讨论持续火热。出土《老子》主要版本有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郭店战国楚墓竹书老子、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每一版本面世后都有学者进行了释文和注解工作,王晋卿师兄对其成果进行了一一介绍。各种出土版本中影响最为巨大持久的是郭店本,该版本字数只有今本老子的1/3左右,且章节次序、文本内容与今本有明显差异,其出现引起了学术界对于老子成书过程的讨论。
对于这一问题,王晋卿师兄首先回溯近代疑古思潮下以胡适《评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为代表的研究,指出对《老子》成书年代的讨论表面上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关乎对于中国哲学开端和中国哲学原始精神的定位。90年代,郭店本《老子》的出土使《老子》成书问题变得异常复杂,当下《老子》成书研究的核心就在于对于郭店本《老子》的定位。王晋卿师兄以学界关于《老子》的三种模型为基础,介绍了今本《老子》形成与流传过程的各家看法,其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李锐老师提出的“同文与族本”观点,对于同学们理解先秦文献的流传与演化过程很有启发。
接下来,王晋卿师兄以关于《老子》第十九章、第二十五章释文问题的学术讨论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出土文献对于理解《老子》整体思想,感知先秦文献流传的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当介绍到裘锡圭先生多次修正听取他人意见纠正自己对第十九章释文的看法时,王晋卿师兄提出做学术应当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引发了在场同学的共鸣。
活动过程中,王晋卿师兄与在场同学交流了近期的读书情况,讨论了秦汉简帛和楚简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异同,鼓励大家关注简帛研究动态。他还就同学们提出的如何评价学术碎片化、思想史与传统历史学的关系、同文族本说与史源学之关系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最后,嘉宾与春秋学社社员合影留念,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春秋学社 杨晓锐)